时局大乱心不乱的书法家——杨凝式
关键词:时局,大乱,不乱,书法家,杨凝式,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杨凝式在后汉乾祐年间(948年~950年)曾担任过少师,所以世人称其为“杨少师”。此人富有才学,善于书画,工诗文。
杨少师学书法,先学楷书,以欧阳询与颜真卿为宗师,后来还学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行书。杨少师书法笔力遒劲雄健,并以奇逸的风格成了唐末五代著名的书法大家。
五代十国,时局纷乱,杨少师于乱世中,挥洒墨宝,追寻出世的乐趣,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题壁寺院道观 引众人赞叹
杨少师的仕途历经唐朝和五代,却常以患有心疾为由,闲居在家。平日颇为自负,时常披头散发,故作癫狂,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杨风子”。
杨少师在洛阳时,喜欢游览寺院道观,每遇清幽胜境,必会逍遥吟咏,流连忘返。所以不少寺院、道观的墙上满是杨少师的笔迹,然而僧人道士都视之为宝,对这些笔墨呵护有加。
有的寺院僧人得知杨少师有题咏的癖好,就去粉饰墙壁,使之净空,以便杨少师游览时留下墨宝。每当少师进入寺院,看见墙壁光洁可爱,他也不拘礼节,舒展双腿席地而坐,看着空墙,文心大动,潇洒地一面吟咏,一面书写,直至满墙文字,方才罢休,而且丝毫不觉疲累。
其他游客阅读壁上题咏,往往赞叹有加。冯瀛王次子在寺壁留题,曰:
少师真迹满僧居,祇恐钟王也不如。
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进士安鸿渐也留题,曰: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书札,人间无此五般高。
在众多的题壁诗句中,有一句格外清丽:“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旧五代史》评价杨凝式这句诗:清宁秀丽,令人欣喜。
诗意诙谐 郡守押蝗虫
后晋(石敬瑭所建,936年─947年)时期,张从恩(898年─966年)曾担任宣徽南院使和权西京(洛阳)留守。他到洛阳城不久,杨少师也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前往洛阳,夜宿中牟县。
935年~936年间,正闹蝗灾,蝗虫遮天蔽日,从东京飞到洛阳。有一天,张从恩到郑州,不料当晚蝗虫也飞到郑州。次日,张从恩到荥阳,蝗虫也飞到荥阳。杨少师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修书问候他。
杨凝式善于诗文,有些诗句也颇为诙谐风趣。在途中,碰到前往洛阳的驿使,杨少师便修书一封,并附诗赠给张从恩。诗句为:“押领蝗虫向洛京,合消居守远相迎”。
等到了洛阳后几天,杨少师又给张从恩寄诗云:
南院司徒镇洛京,未经三月政声成。
四方群后皆如此,端坐庸夫见太平。
留守惜才 济助杨家
张从恩知道杨少师家境清寒,赠送杨少师的礼物都相当丰厚。
有一年,冬天将至,杨少师家人还没有可备用的棉袍,但杨少师却把当时友人送来的五十匹绸、百匹绢,全部捐给了寺院。家人们冻得直叫,他也只是笑而不言。
张从恩知道之后,就召集擅长做女红者,按照杨家人口,无论大人小孩,都为他们做了棉衣,一做好就立即送过去给他们。杨少师见张从恩送来衣服,笑着对家人说:“我就知道,张从恩会送衣服来。”
外出赏游 顺从仆意
杨凝式对待仆人非常随和。有一次,杨少师上马走到大门外,前面开路的人问他要去何处?杨少师对一名老仆说:“今天想向东,游广爱寺。”
老仆说:“不如向西走,游石壁寺吧。”杨少师说:“还是游广爱寺吧。”说着,举起马鞭准备驱马向东走。
但那天老仆执意向西,游石壁寺。杨少师一听,缓缓地说道:“那就游石壁寺。”顺从了仆人的心意。
时局不安 但心自安
杨少师书法造诣很高,风格奇逸奔放,无论是布局还是字体结构,都自有新意,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等。
尽管五代时局纷乱,从杨少师传世的书法中,人们领略到的是奔放和洒脱。哪怕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吃韭花,再平常不过的事,也透着他的知足和感恩。
《韭花帖》讲道:午睡醒来,饥饿难耐。忽然收到一封书信,馈赠我一盘珍馐。当梧桐叶落,报信秋到。初秋伊始,正是韭花味浓之时。配着肥嫩的羊肉一起吃,实在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充饥果腹之余,也将此事铭记下来,写成书帖,答谢馈者的美意。
虽然杨少师记载的是家常小事,但是这幅书帖却成为皇家历代珍藏的墨宝。
杨少师在纷乱的时局中,寻找出世的意趣,他畅游山水,游览寺院道观,潇洒地题壁吟咏,留下的传世墨宝,也体现出他内在精神世界。
下一篇:梦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