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父母家庭教育 非洲的家长风格
关键词:非洲人,父母,家庭教育,非洲,家长,风格,我们,来到,马拉维,这是,
作者:小s
发布时间:2020-07-14
我们来到马拉维,这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我们正在制作"全球旅行"纪录片的第九季。"我去了世界。"我们从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等各个角度了解非洲,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教育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去马拉维的学校,和校长谈论当地的教育。
非洲人父母家庭教育
我们第一次去的这个学校是一个私人学校,一位白人校长接待了我们,然后一位当地的黑人教师,和我们讲了讲当地教育的情况。
在马拉维,每年有三个学期,当地的小孩有八年义务教育,但是公共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孩子。中学以后,学生需要自掏腰包,选择是否继续念书。
普通的马拉维中学,每学期100元,一年下来300元,和马拉维首都利隆圭的店员月薪相当,还可以接受。但是马拉维的就业机会之少,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一个1800万人口的国家,首都商业区甚至不如国内贫困县城。
我们的黑人向导一个月能挣350元,在当地属于小康家庭,因为能吃饱。但他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四口,一家人不吃米,100斤玉米面100块钱,能吃40天。可见,中学教育在当地是当地小康家庭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人与人的差距之大,往往令人难以想象。在马拉维还有国际学校,我们和当地位华人商会会长吃饭时了解到,会长儿子的国际高中学费一年就要13万,在当地顶级的贵族学校,这个价格要翻四倍。
了解完价格之后,我们再看看马拉维的升学情况。私人学校的黑人老师告诉我们,在马拉维的中学,学习好不一定能上大学,更重要的是要有钱。有钱不一定能上大学,但是没钱基本就不可能。学生们也没有高考,看不到公平。
但是有钱在马拉维又能选择怎样的大学呢?这个国家一共只有两所大学,在世界上默默无闻。当地的印度人可以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书,但他们不会回来建设马拉维。而那些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是穷人,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学习的机会,长大了还是给印度人打工......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呢?
马拉维是世界上gdp倒数前十的国家,我们单纯的拿马拉维与中国比较毫无意义。但是,马拉维的教育和现状,让我们警醒,教育的公平性对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实在太重要了。教育不公平,国家的根基就会动摇,人才缺失,就更谈不上发展。期待你的看法和留言。
非洲的家长风格
现代心理学定义了四种育儿方式:权威型(要求并对孩子有反应);威权型(要求孩子但对他们的需要没有反应);宽容型(不要求但对孩子有反应);忽视型(既不要求孩子也不反应)。上面提到的尼日利亚风格可以说是权威的。也就是说,对孩子提出了要求,但也给予了爱和支持。因此,孩子们知道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但也知道他们可以向父母表达他们的关切,满足他们的需要。
最近的两项研究证实了权威式的育儿方式相对于专制式的好处。
康科迪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用专制方式抚养的孩子比用权威方式抚养的孩子肥胖的可能性高出41%。专制的父母不太可能对孩子的饥饿感、饱腹感等敏感。因此,通过过度控制食物,父母破坏了孩子调节饮食的自然能力。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权威父母的孩子在早年和青春期往往吃得更好。从父母生第一个孩子起,一定要对孩子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敏感,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对食物的摄入更能控制。
在非洲,许多家庭仍然要求孩子尊重成年人的权威,不要回绝;父母也倾向于少用表扬,认为这样做可以把孩子变成骄傲自负的成年人;有些父母放纵孩子,以至于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纪律;很明显,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定义非洲的父母。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非洲人父母家庭教育,非洲的家长风格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