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都不许漏在线阅读全文 小说
兴 城 杂 记
陈淮芳
兴宁建县,始于晋代咸和。封疆设置,代有变迁。直至明代成化二年,才由县官秦宏,在现址兴筑城垣。后经明、清县官刘熙祚、庄应诏、李清宏、施念曾、仲振履、张鹤龄等,增修疏凿。建城楼,扩濠沟,开水关,制吊桥。引东北之水,流达西南。这对当日社会,曾起到排淤、防洪、防盗等重大作用。民国成立后,扩展市区,兴筑公路,改良住宅,拆阔街道。繁盛地区,逐步向兴田路一带伸展,但还是古老城市旧貌。解放后,大兴水利,建造水库,根治宁江河道,洪水灾害,基本解除。原日城垣,已大部拆除。同时彻底收用祠堂、庙宇,改为公产。三十多年来,市容鱼美,到处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名符其实的小南京繁荣景象。至于流传悠久的迷信神坛、寺庙及各姓宗祠,也早已物换星移,湮没无迹了。为研究史实提供参考.现将百年前后的兴城闻见状况,择要简述如下。
县 衙
原日街道、机关,都在城内。四门环城,有八尺阔的道路,繁盛地点集中在县衙前和新街。县衙前东转叫府馆前,西转叫后街,直出叫司前街。现在县人民政府地址,就是历代的县衙。民国时有川堂三栋,重门深闭,由侧门走入县官住所。清代有刑名、钱杀、典史等官,民国改设科局。堂外有栽种几百年的古榕四株,右旁一带房间,存放田粮、税契册籍,住职员公役。左旁三间房,住决捕皂卒。另一房专供停留拘问,有值班捕卒看守。由此进一巷,直通牢狱。建筑坚固,专关人犯,上有谯楼,日夜有哨兵监守,击更鼓警戒。这叫班房或叫看守所。
由县衙出门东转为府馆前。因在明代前该地为岭东道府馆,清顺治改建大恩祠(纪念惠州总兵黄应杰、镇标纪大维功绩)。清末设劝学所,后设图书馆,又后为国民党县党部。相连县衙空地,后来辟作中山公园,内有亭池假山,石桌石凳,花木繁茂,中有一宜楼,可俯瞰全园景物。楼背有石炭山又叫煤山,相传系县衙储煤供世乱备用的。1929年在宜楼侧筑一黄花岗烈士张学龄纪念亭,碑记联刻很多,亭柱的对联为:
百粤山河流碧血,
一樽风雨吊黄花。
学 宫
现在的兴民中学地点,是原日儒学学宫,供奉孔子和孔门七十二贤。住有学官、教谕、训导,按时讲课,为士子学习场所。清代于每年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祭礼。民国陈济棠治粤时期,也曾召集满清举人生员到学宫祭孔多次。学宫占地甚广,结构雄伟。现今图书馆旁一带和府馆前街右旁店铺,原来都是儒学学宫地段。清末民初由县府和校方逐步将地出卖,改建为私人店铺。学宫门口原有塘一口,叫学前塘。
司前街和天后街
现县府东侧,以前设置布政分司行署,收解钱粮。清末该地改建大忠祠和丰豫仓。现图书馆相连一带都是原来分司地点。所以县衙前至学前一段,叫做司前街。
后街通往西城脚旁,现在开办幼儿园的地方,以前有一天后宫神庙,香火很盛,这段街道叫天后街。现仍沿用天后街名称。
老街和吕祖巷
老街有一别名,叫米行街。以前沿西河一带很多米粮店铺,商民为获取高利,常利用运盐船只,大量运粮出口。在前清嘉庆十六年,县官仲振履因本县向来粮食不足,遂出示严禁,并徙米市于老街。因此,老街又叫米行街。那时老街有半数以上都是米店,米粮商贩均集中这里。每天早晨买卖米粮的人,熙熙攘攘,往来不绝,米市常过午还很热闹,前人竹枝词有这样的描述:
破晓挑担赶赴圩,
米如白玉复如珠;
行人到此频相问,
问有龙州米到无。
老街通往新街,中间有一小巷叫吕祖巷,巷内有一吕祖庙。未筑吕祖庙前,该巷连新街半街,都是陈姓的民房,叫新街陈。清道光年间,有一优贡生陈其藻,人叫陈八爷,家庭富裕,辟一花园,名日“蜗寄”。亭池花草,极为雅致,每天招致豪士名人,茶酒管弦,备极奢华。远近传闻,令人羡妒。太平军来攻兴宁县城时,曾发出口号,打破兴宁城,必到陈八花园痛饮一场,结果没有攻破兴城。不久,陈八死后,子孙将地卖给慈善社改筑为吕纯阳庙。善男信女,求神问医的人,异常挤涌。前人竹枝词,也有句咏此事。词曰:
新街西面老街东,
蜗寄名园此巷中;
昔日匪人思痛饮,①
今朝吕庙晌签筒。②
朱紫街和万盛街
清朝中叶,在现西门街左面一带,地形比较平坦高爽,农民都聚集产物,各就一定地点,买卖交易。各买卖交易的地方都以产物定名,象石炭行,猪仔行,草鞋行等。清末拓建商店,这些地基便由政府卖给人民建造,征收豪塘租或地底租。由此,猪仔行便建成一街,改名为朱紫街。
与朱紫街相连的万盛街又名纸行街,相传是赌徒吴三保独资建造的。因那时公开赌博,吴三保好赌,他将赌赢的钱造了一条万盛街出租,谁知后来时运不济,赌性不改,几年之内,又把建好的店,全部卖光了,仅剩下街门栅口“万盛街”三个字的地方没有人买。因此,后人为告诫子孙不可赌博,曾编有歌谣,流传很久,歌云:“赌博好不好,问过吴三保,造起万盛街,经手卖到了。”
盐铺街和体育场
明清时代兴宁为盐的集散之地,赣属及邻近等地都集中兴宁购盐,水运肩挑,数额巨大,所以,以前就在上华街尾通刁屋坝(即大坝里)的右侧,建造有很大的盐仓,储存大量的盐,现在的盐铺街因靠近河道,当时潮州运来的水运盐,均由这里起岸,杠置盐仓。后来这里逐渐建造成店铺,因此,这条街也就叫做盐铺街了。
现在的体育场,原名大坝,又名刁屋坝。该地平坦广阔,而又多属草地,以前布业的染坊染成的土布,多在那里晾硒。民初的附城中、小学校把这草地分段作为各校操场。后来建筑司令台,凡集合开会、举行运动会、演剧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当日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总理和加伦将军等就在此地举行孙总理逝世追悼大会的。
西河桥和河背街
出西门街直过宁江河,以前为通往长乐(五华)要道。明嘉靖时知县应鹏 ,开始置浮桥二十四只以供过渡。后经重修以铁索编桥,捐款置浮桥产业,设二人轮流护守。两岸砌石阶,以通往来,名永济桥。直至l946年才正式造成西河桥。
由西门街过河后,这条街初名通乐街、亨衢,又名豆腐街,现名河背街。据胡曦著的“枌榆碎事”记述,明末清初这里妓馆特盛,相传有自波楼,一鉴亭,聂五娘歌院。河中两岸花舫很多,后经扬子亮匪乱,亨衢一带,便废为牧马地了。后清官仲振履申禁花舫,遂将花舫逐渐改装为渔船或运输船,移至南济桥边。胡曦的《西河棹歌》中有云:
草风沙雨梦还醒,艇妇渔婆鬓各星;
女儿十五辫素发,独爱嬉春一鉴亭。
劝郎莫踏两头船,劝郎心莫两岸牵;
西岸潭深不可测,东岸波恬圆又圆。
至清末民初花舫绝迹,专供运输的大小民船已有二三百艘,春夏水涨,下至水口,上至合水,往来运载,络绎不绝。
校场和教场
《枌榆碎事》竹枝词中有:
如画江城雉蝶悬,校场浅草射雕天;
侬船不及渠驰马,金埒红尘一道园。
原来明弘治年间,知县余泰始建校场于黄产桥。正德年间知县焦世经迁建城外西郊。明弘治年间主簿朱世用筑堤防洪。清康熙时县官王伦建演武亭。尹文炽重修三间,在科举时代,选拔武科,武生集中此地。考校武艺,跑马射箭,都在这里举行。辛亥革命后河背街永泰关外,尚存射箭场石灰地遗址云。
教场在西门外朱紫街尾的广场,原筑有土台,是专供兴宁武弁操练和阅兵的地点。该地为狭长草地,可通南门外晒布坪。后来朱紫街、新丰街相继建造,土台塌废,清矢裁撤,遂为废址。附近有一神坛叫新铺前伯公坛,清末民初该地还作为行刑地点。
注:①匪人,指太平军。
②吕祖庙有竹制的药签,分科按号发签,各号载有药方,可凭方去药店取服,叫做求签筒。 (《兴宁文史》第三辑)
<据显示,谷歌自2012年以来已经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ng>国际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