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资源 > 家庭教育 >

catshitone

关键词:catshitone,章节列表, 作者:好孩子儿童资源网 发布时间:2022-03-02 21:45:09
  

 

   

                     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故居——茂塘公祠与人境庐
                                                  广东大埔人境庐
                                                         何维柱
          
  
距广东省大埔县城五公里的西南方,有一个形似古代木船的小山村,山村虽小,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颇具盛名的千年文化古村落。这个别致的小村庄,就是古称“鲤山如帆,双水如银”的崧里乡,现称双坑村。村中有个地方叫“田心”,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首任驻日本国公使和督办福建船政事宜钦差大臣何如璋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个地方。  举凡人们一提起崧里乡“太史第”,就知道这是茶阳清朝末年“父子进士”之家族府第。又因其是邑中“一翰林二进士三举人”的书香门第,而令崧里乡生辉名扬。走进双坑村田心,见茂塘公祠(太史第)两侧各建书斋一座,右书斋名“耕经别墅”,左书斋名“日新书屋”。与右书斋相距二步的南侧,建有人称“行宫”的“通奉第”一座。公祠前是禾坪,足有一个篮球场大。禾坪的西北面曾经竖有一排旗杆,是当年何如璋上京殿试擢二甲第二十七名,钦点第二十五名,族人为此旌表而立。向东前行三十步,就是何如璋“功成名就”之后所建的“宫詹第”和“人境庐”。分别是,一祠一庐二第二书斋。显然,这里曾经是清光绪年代邑中品级职衔最高的官家府第,它装载了晚清中日关系中最尖锐、最复杂和最深刻以及中法海战中最惨烈、最难忘和最沉重的一部分记忆。    何如璋,号子峨,字衍信。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仍牛角挂书牧读。咸丰十一年秋(1861)二十四岁中举人,同治七年春(1868)三十一岁登进士,钦点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年(1876)诰授通奉大夫。冬,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枢密大臣沈桂芬向清廷奏准,侍讲升用赏加二品顶戴改充出使日本国正使钦差大臣。此举先声于东洋外交,系自隋唐通好千年以来我国使臣驻日本国之始。其时,奉朝命,赍国书,指扶桑;启邦交,睦邻好,争国权;求时务,举维新,究商务;洞情伪,援公法,救琉球;陈三策,主改良,护朝鲜。竭智尽忠,不负使命。光绪五年(1879)转补侍读。光绪八年(1882)使日回国,迁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光绪九年(1883)九月,奉旨督办福建船政事宜,补授詹事府少詹事。光绪十年(1884)七月,中法马江海战时,主战并主张“先发制人”,福建水师血战“船坚炮利”的法国舰队,旋遭倾覆,遂被主和派慈禧革职谪戍至张家口宣化上谷三年。时运及此,何如璋用世之志未衰。他悉心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的经邦治国理论,半年著成《管子析疑》三十六卷。论尤精博,为世所称。光绪十四年(1888)放还后,受聘于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韩山书院山长、讲席至终年(1891)。除《管子析疑》著述外,还著有《使东述略》一卷、《使东杂咏》一卷、《使日函牍》二十卷、《使东日记》三卷、《使东杂记》一卷、《袖澥楼诗文鈔》四卷、《何少詹文钞》三卷、《何宫詹公家书》四卷等。   茂塘公祠。系出本乡支祠“先德堂”。先祖由福建宁化迁武平继迁江西安远,再迁潮州历五代,于宋嘉定二年(1209)从潮州南门左厢迁入大埔黄竹洋,宋嘉定十年(1217)转迁崧里乡开基。该祠建于二百年前的清嘉庆十年(1805),始修于光绪八年(1882),二修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再修于2001年10月。系类似于中原汉族府第风格的殿堂式民居建筑,它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雕梁画栋,堂皇美观,极显明清徽派与潮派古建筑特色。公祠外大门楣匾“茂塘公祠”四个大字,系清代书法家所书。进入外大门为一鹅卵石铺就的天池,其中的八卦图清晰可见,颇含神秘色彩。内大门楣匾“丝纶世掌”四字则是清翰林院书法家所书,字体清和秀健。门楣左右侧壁画各一幅,意蕴深厚。楣下泥塑麒麟一对,中抛绣球一只,彩绘鲜明,雕塑生动。门簪篆书:孝悌、忠信。进入内大门,见上下两个大厅堂,左右两游廊,宽敞明亮。过隔门楣匾左书“义路”,右书“礼门”,字体庄重秀美。“四水归堂”的天井横置祖堂前,更显气氛庄严。抬头便见“世德堂”匾悬挂于祖堂之上,大字行书,金色黑底,益现公祠气象之恢弘。“世德堂”三字,遒劲峻拔,意态超然,系誉为清代草书第一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堂座木帐楣镂空雕绘,山水花鸟交错,鹿奔燕舞相织,大红大绿,色彩浓重,栩栩如生,十分壮观。堂座联:世运方新敦孝悌以重人伦首务修齐明大道,德邻不远学诗书而习礼乐勉承作述效前贤。彰显其族人崇尚前贤、仁爱为怀、敦学倡读和知书达礼的儒雅风貌,以及孜孜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使人感动而神往。  耕经别墅。又名“老书斋”。建于清道光年间,系专为族中子弟读书而建的私塾,时聘茶阳和嘉应州名儒执教。“畊经别墅”四字文雅而灵秀,象征书香门第的温良品行,字义是“研修儒家经典的园林之屋”。步入书斋,过隔门楣匾“经畬”两字,隶书端庄,意为“经书研读之地”。穿过隔门,见大厅与花厅相接,大厅即是当年的课堂。大厅口的东西向为上下天井,北面花厅有一花窗,花窗两侧有一隶书斋联: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生动地描绘出当年读书人的清雅、用功和气度,透视出一种文人雅士的古风与清峻之气。何如璋幼年时在此读书识字,是为启蒙之地,而由此走向他的求仕求世之路。
  通奉第。光绪二年(1876),诰授何如璋为“通奉大夫”。光绪三年秋特建一“行宫”,即该第。系当年专为迎候京城高官而仿照皇家行宫建造,内分前后两厅,中隔一精雕细描的通顶大屏风,彩绘灿然。两花厅与十间厢房各分立南北两侧,屏风两侧为过隔门。大门楣匾“通奉第”三字系清翰林院书法家题赠。三十年代,这里曾经接待过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师长、后任第三军军长、第四军区司令官和国防委员的黄延桢将军。
  日新书屋。又名“新书斋”。建于清同治初年,因族中读书子弟众多而增建的私塾。其内有一斋联:日复一日岁不我与,新而又新学在用今。激励学子:光阴荏苒,惜时如金,少小用功,将来才有新天地。其时该书斋书香四溢,扬声乡里乡外。前来执教者,均是茶阳和嘉应州的一时之俊。嘉应州名士梁诗五跟随何如璋出使日本回国后曾在此执教。清末进士、维新变法的参与者及黄遵宪知交何士果曾在此读书。藏书也多,有崧里乡“藏书馆”之称。该书斋直至光绪末年乡中另设明德小学堂,方才停止授课,但“藏书馆”的功能至民国时期仍然存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元老、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年青时以及后来的从政时期,回乡常来此借书。抗日将军吴奇伟更是该书斋的座上宾,回乡时多来双坑,来双坑必去该书斋。
  宫詹第。光绪七年(1881)筹建,光绪九年(1883)落成。整体结构与祖祠相同。光绪八年(1882)春,何如璋使日任满回国,补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次年转补翰林院侍读学士,补授詹事府少詹事,人称“宫詹公”。外大门楣匾“宫詹第”三字亦系清翰林院书法家题赠。内大门楣匾“清秘流徽”四字与公祠内大门楣匾“丝纶世掌”四字系清翰林院同一书法家所书,从内涵到形式都堪称绝佳的书法精品。门楣两侧壁画各一幅,左为“天章召见”,右为“改容听讲”。大意是,皇帝于藏书阁召见何如璋,然后以学生的身份听讲论文。两扇大门分别绘有秦叔宝、尉迟恭站立神像,浓墨重彩,庄严肃穆。据老人口述,当年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八一起义军”经福建上杭沿汀江而下(1927年9月18日)进占茶阳县城。20日(崧里族史记载,民国十六年夏历八月二十五日)万人部队翻山越岭从三河坝过来,经双坑下高陂向潮汕进发。当日,周恩来、贺龙和叶挺等率主力部队入乡,家族长者于茂塘公祠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和郭沫若等人入座喝茶并商谈部队食宿事宜,以宫詹第作“总司令部”,部分领导人分住耕经别墅。1942年秋,中国同盟会会员、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军政部兵工署广州办事处主任(少将衔)、陆海空军甲种二等奖章获得者、郭沫若友好何寿田,因指挥抢运抗战军火翻车折臂受伤,在此疗伤并与国共人士谋商兵器运输等抗日战事。  人境庐。光绪九年(1883)始建,光绪十七年(1891)秋落成,其建筑形式也是“行宫”。该庐依山面水,清澈的溪水蜿蜒而过,鳞光闪烁,悠悠忽忽。前后鲤仔山,两峰对峙,晓光初启,飞雾如丝;斜阳在山,红霞灼天。远有“霞岭寻梅”相映,近有“双溪印月”赠光。左旁,修竹摇青,桃花竞放,清风徐来,丹桂飘香。身临其境,顿觉清幽,颇有世外桃源之感。庐前广场与宫詹第禾坪相连,成“7”字形。禾坪前有一口水塘,形如半月。之所以筑成半月形,不言而喻,其具有客家传统风水意念的含义:花开即谢,月圆即亏,企盼宗族永远要像未开之花,未圆之月。大门楣匾“人境庐”三字为隶书,赫然醒目。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大屏风,木雕逼真,构思精美。过屏风,见天井。上下厅堂,配左右厢房。环视四周,仿佛仍然可以看到主人当年不凡的外交生涯以及充满冤屈的历史记痕。  “人境庐”三字系日本友人、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此“人”字与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的“人”字有所不同,含义非同寻常。其时系回国前的光绪七年(1881)冬某日,何如璋和黄遵宪同请大域成濑温题写“人境庐”三字,意欲离任回国后建造庐舍,用作庐匾。于是,大域成濑温提笔挥毫。为表示两人有所区别,“人境庐”三字写给何如璋的用隶书,写给黄遵宪的则用楷书。书毕,黄遵宪反复欣赏之余,特意要求题字者在隶书“人”字的捺上加三撇。意即,此三撇代表何如璋的品级、职衔和年龄三者均在己之上。他说,上下轻重有分,理之当然。  宫詹第、人境庐,造型雅素幽玄,古韵犹存。星移斗转的百数十年间,它立于飘摇的历史烟云中甚而怒吼的狂风暴雨中却依然存留不倒,实属幸运。它为人们留下一部分昔日的景致和气派,同时也无言地述说着过去的辉煌和今日的忧伤。它是此处主人荣辱兴衰的见证者,隐情秘史的知情者。它于寂寞中,承受着悲哀往事的伤痛,包容着曾经的是是非非;它于清净中,细数着往昔的岁月时光,张望着现世的日月起落。如今,只有蔓草、冷风和世间的尘烟以及路人偶尔的评说伴随着它,显得冷落和凄凉,令人怆然。
  古典民居,在岭南文化古村落中万万千千。但是,作为曾经是殊荣显赫的大家族,又深藏着极其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氛围和丰厚历史信息的古典民居,却是其它文化古村落中所少见的,何如璋故居就是这样的一个古典民居。诚然,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将来有一天,如果你走近故居时,也许你眼中看到的不仅是那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建筑,而会变成一种真情的瞩目,探看到它的真实面貌。
  二年前,恰逢故居——茂塘公祠“二百岁”,有六十多位海内外历史学家专程前来考察。从此,以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6年4月,梅州市委一行三十多人前来参观调研。八月,香港凤凰电视台前来参观拍摄。十一月,日本联合株式会社代表川野纯一与新华社记者专程前来参观并寻找当年中日交往史料。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现在,已经引来众多游客的视线与关注。近期又有部分研究学者和记者前来参观和考察。据知,日本、台湾与大陆等历史学家和学者还将继续前来访问。
  今天,我们艰难地寻找到一些尘封百年的却是十分珍贵的史料碎片,继而努力地将之拼接回原貌,为的是尽快恢复其历史真实。我们不禁为此前苦力的寻觅和宣扬而看到丝丝曙光深感欣喜,同时也对它们理应受到今天人们的特别珍视和保护充满着期望。注:2007年3月稿。作者E-mail: heweizhu@126.com


   

人境庐

宫詹第

日新书屋外景

日新书屋内厅

日新书屋内景

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减少基层重d="Info.332">股东拨备额度的新会计准则IFRS9对汇控普通股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将为40亿美元或45点子,与欧洲银行期内成效并不明显。

  当然,作为正常市场竞争行为,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由器、高压SVG、光伏逆变器、充电桩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全性能测试能力。

  2012

    相关文章:

  • 曹颖
  • 新闻发稿易错字语表
  • 万茜走光
  • 漂洋过海来看你朱亚文王丽坤mp3下载
  • 姚贝娜遗体火化照片
  • 爱短小散文诗
  • 手机壳步步高s7it
  • 手机cpu有多大的
  • 老鹰抓小鸡
  • 财神驾到车载手机架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