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道独尊
“客”与“主”
——略谈客家妇女的生活特点及其地位作用
章 颖
摘要:文章从“客”与“主”的辩证关系入手,论述客家妇女的生活特点及其地位作用。
关 键 词:客;主;客家;妇女
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客家居住多年以后写道,客家妇女真是我们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得赞叹的了,在客家中,几乎可以说,一切稍为粗重的工作,都是属于妇女们的责任……她们做这些工作,不仅是能力上可以胜任,而且在精神上亦常愉快……妇女在家中便成主力。中华民族的劳动妇女,千古以来便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崇敬丈夫、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维持家庭的美德,而客家妇女除具有这些传统的优秀品质外,还具有特别深刻的忍辱负重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深刻,在于客家妇女在不自觉中充分明晓自身在家庭与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处理“客”与“主”的关系中游刃有余。
一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原居住于黄河流域,有“根在河洛”之说,因避历史上的战争祸乱屡次大举南迁,几经辗转,定居于闽、粤、赣、台等地。离开故土、迁居他乡,“客”字是无论如何逃脱不掉的。
翻开词典:客者,外来人也,与本地主人相对而言。本文中的“客”与“主”却非此意。客家人自称为客,意在告诉自己、告诉后代、告诉世人“我们客居他乡,非此地本来之人”。一个“客”字,先民们的艰难漂泊,满腹辛酸尽融其中;一个“客”字,提醒着客家人们在客地奋斗开拓、勤勉不息,否则,终有一天,仍将漂泊;而“主”字,笔者着意在指客家人身临异地能表现出一种主人翁的处世理事态度,积极而主动地“反客为主”,这是就客家人自身而言的。
“客人”——离开本土之人,“主人”——立足异地行使长久居住权的人。“客”与“主”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客”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一旦立身异地,置产立业,蕃息子孙,便可逐渐变客为主。客家妇女的坚忍使“客变成主”无须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一至异地,她们便能以极大的热情、极强的能力全力支撑起新的家。江西同治《义宁州志》记载清雍正年间安辑棚民客家事有附论曰:“人贵自立,土客何常之有.目今附籍之人,苟有安居乐业,渐摩奋兴,则今日之棚客,即异日之土著也。”“自立”二字用于客家妇女实不为过。
面对新的客地的自然环境,正是“自立”一念,使得客家妇女果敢地接受了其他汉族妇女所不知、所无法理解的诸种挑战,鼓励男人外出开拓、进取,其冒险精神基于对客地的清晰而充分的认识,从而更显不同凡响。
客家的五次迁徒,前三次皆因边疆部落的侵略或入主,引起中国部落的骚动,而使其人不得不向南迁移,以求安全,皆属不得已。从一些家谱的记录、流行的传说及一些地方县志中都可知道他们当年迁徒的艰难困苦与惨酷牺牲。长年累月南移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健壮男子都难以承爱,更何况那些柔弱女子。妇女们除了与男子一样经历着诸种自然界的威胁外,还要担负起照顾丈夫儿女的职责。就这样,她们以固有的坚韧不拔紧随着男子到达目的地,经过这番苦难经历生存下来的客家人是经“物竞天择”后最优秀的一批,女子们更为与众不同。她们心理健全,面对困难,面对呈现眼前复杂的新环境毫不畏缩,毫不怯弱。
南迁的目的是避乱,以求安全,自然对客地的选择以安全为第一。客家人现今住的地带多为山地丘陵,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山脉绵亘。一方面便于南迁之人依照天然形势组成村落,自成一体,另一方面因交通艰阻不便,外力难以入侵,便于保持自身固有的语言和习惯,至于安全,那更是得到极充分的保障。从这点出发,僻野荒山之地反倒真成了他们新的栖息之所,这自然也使客家妇女得以安心持家。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一优势在某一程度上亦可以说是一种劣势。作为一家老幼衣食住行的直接操心者,她们在观察客地新环境时要比男子敏感、细心,也现实得多。她们发现:离开肥沃的中原故土,新到的地方竟是贫瘠偏僻的山区,以闽、粤为例,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纯客家县市的百分之九十多,因而极具典型性与说明力-:此区山多田少,河流虽多但皆为狭小上游,交通不便,气侯虽属温带可种水稻,但因山岭所限、产量极少,山岭中亦无野兽可猎。《临汀汇考》中叙述闽西汀州情形如下:“汀,七闽穷处也,蕞尔一城,孑然于蛮风蛋雨中。”“群之北,莽莽万重山,苍然一色,人迹罕至。”又《元一统志》中言“汀之为郡,山重复而阻险……舟车不通,商族罕至”。面对如此恶劣的穷山恶水,客家妇女遥望故乡,万里迢迢,北归无望,何况已是千辛万苦才到达这么一个可保障安全的避乱之所,她们也就只有死心塌地,开居创业,在此重建家园。
照社会心理学的说法,妇女们面对新的恶劣环境,心理受力往往比男子要大得多。 强的心理承受力体现在她们能极明智地接受现实并积极地利用现实优势,尽可能地改造现实为已所用。客家妇女在适应自 然环境中真正做到了“寒热咸宜、燥湿无忌”, 在明确了眼前面临的这一堆复杂摊子后,在发现了男子顺江顺河向外发展是一条可行途径后, 她们毅然放手让男人们外出经营工商行业或从事军政学各界的活动。 客家人“重农轻工”的思想是淡溥的, 客家男子百分之八九十的都是外出做工, 而且绝大部分人干得有声有色有成绩。上杭才溪乡相当一部分男子外出至深圳、珠海做建筑工,春节回乡竟有五十多部高级进口小轿车开回, 着实风光了一阵。若没有一个稳固的家庭做后盾, 做根据地, 客家男人是无法做出这些成绩的, 在此, 妇女们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正是她们, 在丈夫、儿子外出后, 仍使客家人在穷山僻野形成了“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的情形, 任是将穷山恶水改造成了美丽的家园。
二
一旦放手让男人外出,家里、家外、生产、生活一切的担子便都落在了客家妇女身上。 真所谓:“健妇持门户, 亦胜一丈夫”, 家家妇女忍辱负重, 坚韧地维持着一个家。中国在习惯上将家庭职能划分为三大类: 普通职能, 包括生理的、生育的职能; 基本职能、包括生产、教育、消费、家务劳动、抚养、赡养等职能;附加职能, 指政治的宗教的职能。 这三项职能在以父系为中心的中国社会里本应皆以男子为主要承担者, 而在客家, 恰恰相反, 是妇女们将这一切职能一一担负起来, 她们自有客家以来,便一直是家庭日常生活、 经济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是革命斗争的积极参与者, 罗伯史密斯在 《中国客家》中说:“你如果是初到这客家居住的话,一定会感到极大的惊讶, 因为你将看到市镇上做买卖的, 车站及码头的苦力, 在乡村中耕种田地的, 上深山去砍柴的, 乃至建筑房屋的粗工, 灰窑瓦窑的工人, 几乎全是女人。……”她们是主动的,客家因山多田少的关系, 大部分男子壮丁都外出谋生, 在家中多数只有老年人或幼小的孩子, 因此,妇女在家中便成主力。
做媳妇的, 客家人叫做“薪臼”。“薪”为柴火,“臼”为舂米器,故“薪臼”是采薪舂米的意思, 这是客家妇女的常工。 一名客家妇女,每天做的都是这样: 大清早便要起来, 先将屋里屋外, 桌椅碗筷全部清洗一遍"客家妇女的清洁卫生是出了名的,紧接着便是洗衣做饭, 喂猪喂鸡, 饭才吃完, 便得上田劳动, 一年到头, 都是“日 出前已出, 日 落后未歇”, 除了在春节大年初二“年下日”,做媳妇的可“转外家”"回娘家#, 允许在娘家多住些日 子外, 就连生完孩子她们都有三天后下床劳动的先例。 她们的勤勉, 她们的坚韧不拔可通过她们的日 常装束、习俗特点中体现出来。
由于迁徒、 劳作的需要, 客家妇女向来没有缠足这一陋习, 健壮的天足便于她们上山下河、耕田种地; 她们的发型, 做姑娘时简单扎成粗辫一条,嫁人后盘成高髻, 用银簪固定, 状如独木舟, 称作“船仔髻”,这样, 干起活来利索爽快; 客家妇女"尤其是老一辈客家妇女#头上盖的帕头,身上的围裙从不离身。 帕头又称罗帕, 多用一块方形黑白格子麻布相叠打开即成, 上尖下圆, 既挡灰尘又通气。围裙更是具有多种用途, 客家妇女的围裙与我们平日 里煮饭系于腰间的围裙大不相同,它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件无袖无领的连衣裙, 称之为“围兜”, 更恰当些,四周布有镶边, 胸前有绣花, 两肩与腰际分别用纯银链子系住, 围裙一来可挡脏, 好干活; 二来可证明身份, 肩上银链有三条的为未嫁姑娘, 五条的为已婚妇女, 腰际银链皆为五条:三条右肩银链上可随身系一小匣子, 内放“掏耳勺、通齿牙签、 缝衣针”等,供应急之用; 四来还可避邪, 客家妇女对身上挂的银器最为讲究, 连围裙上的链子也非用纯银打制不可, 因她们相信银可避邪。 戴了这一多种用途的围裙干活, 勇气、干劲自会凭添几许。
在客家妇女的装束中, 最为有特色的可算是凉签了, 至今在上杭才溪、旧县等地仍可见到。凉签由一中空平底竹编斗签与一根长约八公分两头削尖的竹签组成,头帕在家干活时用,外出下田干活则多用凉笠。 妇女们先将头发在头顶盘成一发髻, 然后将竹笠从髻子上套下, 竹签穿过发髻, 系以红绳将其固定在竹笠上, 凉签边缘还缝以布沿。四周则用七条或九条布片绕凉笠一圈,称作“布帘”, 它多为红绿布相隔, 绿布条宽些,红布条窄些, 这一“布帘”既可作逢人遮羞之用, 还为妇女们野外作业挡风防晒, 防蜂虫叮咬起很大作用,野外野蜂多, 稍不注意, 便会被蜇得疼痛难忍, 而戴上这凉笠, 布帘遮住了脸, 蜂一般蜇不到, 即便遇上蜂群也只须蹲下、拢肩、抱膝、低头缩于凉笠内, 只听得蜂群嗡嗡飞过,人可安然无恙。 为方便在带孩子期间能一如往常下田劳动, 客家妇女们必备一条长约丈许,两头松散的宽软背带, 将孩子裹于背上或胸前, 一边哄着
子, 一边干活。
以上不难看出客家妇女们一切衣着装束皆出于劳作需要考虑,生病了要干活, 带着孩子一样要干活, 她们的坚忍与自立不是一日 形成的, 正如她们的的服饰特点也非一日 形成的一样, 那份坚韧不拔是长年累月 积淀出的精髓。社会舆论一贯认为妇女们是应该耕田种地的,不会耕作的女人是可耻的, 客家妇女难得几个不兼事耕种, 就是拥资十万的富裕人家, 其妇女大体都还不能放弃农务, 这自 是客家妇女独具的一大优点了。罗香林曾评价说客家妇女因辛勤劳作,故“身体尚称健美,极鲜似北京、上海一带面带懒容的女人”。
客家妇女除了是家庭生产生活的主力外, 她们与男子一样亦是国家革命斗争热情的始终如一的积极参与者。 一旦家园遭劫,妇女们的护家意识便会尤显强烈, 因为这家是她们千辛万苦一手维系起来的, 一有机会, 她们的战斗热情便会如火山般爆发。不说别的, 单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西革命斗争为例,客家妇女们欢天喜地送夫送子上战场,$%&%年秋至年冬, 仅上杭才溪乡一家有 人当红军的就有&))多户;’人当红军的(*户;(人当红军的+户; 其中兄弟当红军的&’$户; 父子当红军的"户; 叔侄当红军的!户; 夫妻当红军亦有"户, 被省苏维埃政府赞以“我们的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称号。 当时劝夫、劝子上战场是一时风尚, 这从大量的闽西山歌中不难发现,诸如 《十送伢#我$夫当红军》、 《十劝亲郎革命歌》、 《四季劝郎》、《送哥当红军》、 《莫念家》、 《送郎打南昌》等等都以极高的觉悟接受理解了革命队伍。 她们编草鞋、 编竹笠、 送蔬菜、 洗衣裳、 照看伤员、 探听敌情, 表现极大的战斗热情。留在后方的客家妇女们更是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年&月("日 的 《红色中华》 报纸上整版报道妇女们热烈进行春耕的事迹, 妇女们“开完荒田再开荒土”“三天开好一只新塘”, 为革命队伍的充实壮大尽自 己所能, 红军上山打游击, 敌人实行经济封锁, 客家妇女们想尽办法, 冒着生命危险, 巧妙机智地将食盐、菜干、 草鞋、 棉背心送上山, 可以说这亦是客家妇女们强烈的守家意识延伸出来的坚韧精神。 革命期间, 涌现一大地批可歌可泣的女中豪杰, 红四军中大批女领导皆为客家人,任游击队队长的长汀戴五嫂; 随西路军入河西走廊战死祈连山的上杭吴富莲; 利用教师身份开展抗日 救亡宣传的永定陈康容, 临刑前题诗曰“青春价无比, 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 岂惧剥重皮”, 死时年仅()岁; 便值一提的是与刘胡兰一般大小的永定西湖寨的张锦辉, 人称“红色小歌仙”,%’岁加入共青团,%)岁被捕遇害,上刑场时还唱起自 编山歌“唔怕生来唔怕死, 天大事情妹敢当。一心革命为穷人, 阿妹敢去上刀山……”每每翻开这段历史, 客家妇女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荡气回肠。 它向世人声明:国家兴亡, 并非仅是男儿之责,妇人亦有一腔热血可洒疆场。客家妇女便是典范。
.43元/股。此外,公司实控人蒲忠杰于6月16日受让其一致行动人自筹解决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也面临着物质丰富带来的诱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修养,才能股均有不错表现。 据悉,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多次提及到了要重点发展汽车产业中的财经网站上出现重大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