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作文大全
关键词:十六,年前,回忆,读后感,作文,大全
第一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为纪念她父亲李大钊而写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927年的春天,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每晚回家都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有时候,在埋头把文件投到火炉里去。李星华奇怪,问她父亲为什么要把文件都烧掉,她父亲说那些文件
第一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为纪念她父亲李大钊而写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927年的春天,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每晚回家都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有时候,在埋头把文件投到火炉里去。李星华奇怪,问她父亲为什么要把文件都烧掉,她父亲说那些文件都不要了,所以烧掉。
她听她母亲说,军阀的张作霖派人检查。为了党组织不被破坏,她父亲把那些文件烧掉。只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她父亲的工友阎振三一早去上街买东西,直到晚上也没回去。第二天,她父亲才知道他被警察局的人抓走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她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她父亲的朋友好几次劝他离开北京,她母亲也劝她父亲,可是她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她父亲还说北京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他不能离开。
可怕的一天终于到来。4月6日的早晨,她母亲和她妹妹去娱乐场散步去了。她父亲在屋里写字,她在看报。突然,啪……几声尖锐的枪声,然后是一阵喊叫。
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小手枪,一群人一拥而入,每人一把枪把她和她父亲抓走了,到警察局之后她看见她母亲和妹妹也都在警察局。十几天后,她们始终没有见到她父亲。之后她们被警察领去提审了。
法庭上,她们终于见到好父亲,她父亲在法庭上镇定自若,觉着、冷静、临危不惧。之后,她们和李大钊就再没见过面了。又过了几天,她舅姥爷上街去买报,哭着回来,报上登了“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她母亲伤心过度昏了好几次。
这就样李大钊就英勇就义了。
面对严刑折磨,李大钊坚贞不屈,毫不动摇;面对法庭审讯,李大钊安定、沉着。对于革命事业,他无限忠诚;对于人民大众,他包含深情。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斗士,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这种伟大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先辈们,报效祖国。
就像杜勃罗留波夫说的: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李大钊一家就是这样的人。我决定以后,认真学习,让祖国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是十六年了。”
这是语文书第10课《十六前的回忆》中的一段话,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回忆李大钊时所作。全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李大钊的无限怀念与敬佩。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思潮起伏,有所感动,有所获益。
今年,正是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红歌唱个不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疏不知,如果没有李大钊同志的先知先行,没有那些仁人志士的抛洒热血,又岂能有我们党的今天;又岂能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啊!
北京香山万安陵园内,座落着李大钊烈士的陵墓。墓碑上铭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我国开创的共产主义运动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我从小便很喜欢看革命历史的书籍,尤其对李大钊同志的故事很感兴趣。据我了解,李大钊从小就艰辛备尝,因此养成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他在日本留学时,正逢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闻之便迅速起草一份电报,传遍了中国。因此,李大钊被称为爱国志士。1920年,李大钊在国内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并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李大钊参加了反对日本、英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战斗。
虽然李大钊为人们做出了许多,但是,天妒英才,那令人痛心的一天还是到了。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在狱中受尽酷刑,可他依然忠于革命,关于党的一切什么都没说。
终于,敌人已经没有耐性了。敌人将李大钊等20余人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的内。李大钊是第一个走上绞架的人,也是最痛苦、最坚强的人。对于他的绞刑,敌人足足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才将他绞死。在这生命最后的四十五分钟里,在这人生中最难过的45分钟里,在这非人的折磨下,李大钊还是什么也没说,最后英勇就义……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潸然泪下。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他,我们怎么能幸福!没有他,中国又怎么能强大!是谁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是谁改变了社会?是谁引出了光明?是谁燃起了人们的希望之火?就是他-------中国共产党;就是他-----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
第三篇
李星华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作者李星华为了纪念父亲李大钊去世十六周年写的。
李大钊是一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面对敌人从容不迫的革命工作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四个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李大钊在被捕前,他的妻子和朋友几次三番劝说李大钊,让他离开北京,但是他执意不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在战争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造成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呀。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第四篇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被捕了。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李大钊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
李大钊虽然去了,但是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篇五篇
今天,学习了《十六年的回忆》,我感触很深。课文通过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文中有这么一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对于敌人的到来,对于即将面临的危险,李大钊显然毫不畏惧,因此当他面对敌人的搜捕表现得如此从容不迫,如此镇静。读到这儿,一个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异常坚定、沉着,可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恰恰相反。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街上,迎面突然冲过来一个歹徒,他用左手搭住对面一位阿姨的肩膀,左手朝着她的耳朵,猛力地一拽。那个阿姨顿时用手摸着耳朵,一下子大叫了起来:“啊,我的金耳环!”没想到,那歹徒得手后竟然还不走,大声威吓那个阿姨:“不许声!”同时,拿出一把水果刀架在那阿姨的脖子上大声说道:“快把你身上的钱都交出来,不然就杀了你。”街上的人看到这一情景都围了过来,当时我吓得腿都软了,站都站不直,旁观的人把阿姨和抢匪都围在中间,可是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人们一个个瞪着双眼显得如此害怕。那阿姨不得已,只好把包里的钱都拿给了抢匪,拿到钱,抢匪大摇大摆地走了,人们也自动地让出了一条道儿眼巴巴地看着他消失在人群中,留下的只有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议论声。事后,我觉得很奇怪也非常气愤:“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人,会怕一个歹徒呢?整个事件的发生至少也持续了十几分钟,可是这其间竟然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这两个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由得对坚强勇敢、临危不惧的李大钊产生了更深的敬仰,也对现在这个社会正在慢慢缺失的那种正义感,那种勇敢感到到可悲,感到不幸。
第六篇
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后思绪万千,想想李大钊身为共产党人坚守党的机密,没有向敌人透露出一丝有价值的东西,我被李大钊这种对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打动。
有一个场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李大钊在法庭上和亲人见面的场景。他面对着亲人的哭喊,没有显示出悲痛万分的神情,只是瞅了瞅他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也非常沉着,没有丝毫的慌张,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是因为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动摇,而且李大钊面对亲人的喊声、哭声也不忧伤。其实他是在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李大钊不仅不惧危险,他对革命事业也高度负责:当时的局势非常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艰难,他的朋友和他的妻子都劝他离开北京,可是李大钊的态度很坚决,明确表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他明知积极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但身为北京党组织负责人的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决不离开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高的负责的精神。
李大钊不屈服于严刑拷打,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诗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许多多向李大钊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神情的缅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第七篇
今天,我们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中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写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把李大钊抓走了,而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上的古老国度,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爱国事迹让我们深深的感到。
在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文章中,在“形式紧张和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李大钊的家人和革命战士都劝他离开,但李大钊先生没有自己一个人逃走,而是选择了留下来和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同志一起奋斗在第一线,他明知道肯定会泄露身份的,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这是多么大的革命情怀啊!身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他没有顾及自身安危,而是选择和同志们一起死在这里。在之前,他把一些重要的文件给烧毁掉,不想让日军获得了这些文件,在被抓之前,面对自己女儿的问题,他却闪烁其词,说明他不想让家人知道太多,害怕牵扯上他们,从中可看出李大钊对家人的慈爱。在被捕后,他沉着、冷静,在提审时,面对家人的哭喊,她的脸上充满了力量,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的,正是这个力量源泉,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死亡,这件令人恐惧的事。
第八篇
李大钊1927年4月9日不幸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所逮捕,残暴、凶恶的敌人想从李大钊口中得知革命的机密和抗联的所在地和共产党人士的藏身处,但李大钊同志镇定自若,宁死不屈。敌人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酷刑的摧残,但他却从不屈服和动摇过,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李大钊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烙在我心中。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的浩然正气永远震撼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山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为纪念她父亲李大钊而写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927年的春天,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每晚回家都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有时候,在埋头把文件投到火炉里去。李星华奇怪,问她父亲为什么要把文件都烧掉,她父亲说那些文件都不要了,所以烧掉。
她听她母亲说,军阀的张作霖派人检查。为了党组织不被破坏,她父亲把那些文件烧掉。只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她父亲的工友阎振三一早去上街买东西,直到晚上也没回去。第二天,她父亲才知道他被警察局的人抓走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她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她父亲的朋友好几次劝他离开北京,她母亲也劝她父亲,可是她父亲坚决不离开北京,她父亲还说北京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他不能离开。
可怕的一天终于到来。4月6日的早晨,她母亲和她妹妹去娱乐场散步去了。她父亲在屋里写字,她在看报。突然,啪……几声尖锐的枪声,然后是一阵喊叫。
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小手枪,一群人一拥而入,每人一把枪把她和她父亲抓走了,到警察局之后她看见她母亲和妹妹也都在警察局。十几天后,她们始终没有见到她父亲。之后她们被警察领去提审了。
法庭上,她们终于见到好父亲,她父亲在法庭上镇定自若,觉着、冷静、临危不惧。之后,她们和李大钊就再没见过面了。又过了几天,她舅姥爷上街去买报,哭着回来,报上登了“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她母亲伤心过度昏了好几次。
这就样李大钊就英勇就义了。
面对严刑折磨,李大钊坚贞不屈,毫不动摇;面对法庭审讯,李大钊安定、沉着。对于革命事业,他无限忠诚;对于人民大众,他包含深情。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斗士,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这种伟大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先辈们,报效祖国。
就像杜勃罗留波夫说的: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该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李大钊一家就是这样的人。我决定以后,认真学习,让祖国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是十六年了。”
这是语文书第10课《十六前的回忆》中的一段话,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回忆李大钊时所作。全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李大钊的无限怀念与敬佩。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思潮起伏,有所感动,有所获益。
今年,正是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红歌唱个不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疏不知,如果没有李大钊同志的先知先行,没有那些仁人志士的抛洒热血,又岂能有我们党的今天;又岂能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啊!
北京香山万安陵园内,座落着李大钊烈士的陵墓。墓碑上铭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我国开创的共产主义运动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我从小便很喜欢看革命历史的书籍,尤其对李大钊同志的故事很感兴趣。据我了解,李大钊从小就艰辛备尝,因此养成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他在日本留学时,正逢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闻之便迅速起草一份电报,传遍了中国。因此,李大钊被称为爱国志士。1920年,李大钊在国内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并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李大钊参加了反对日本、英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战斗。
虽然李大钊为人们做出了许多,但是,天妒英才,那令人痛心的一天还是到了。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在狱中受尽酷刑,可他依然忠于革命,关于党的一切什么都没说。
终于,敌人已经没有耐性了。敌人将李大钊等20余人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的内。李大钊是第一个走上绞架的人,也是最痛苦、最坚强的人。对于他的绞刑,敌人足足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才将他绞死。在这生命最后的四十五分钟里,在这人生中最难过的45分钟里,在这非人的折磨下,李大钊还是什么也没说,最后英勇就义……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潸然泪下。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他,我们怎么能幸福!没有他,中国又怎么能强大!是谁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是谁改变了社会?是谁引出了光明?是谁燃起了人们的希望之火?就是他-------中国共产党;就是他-----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
第三篇
李星华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作者李星华为了纪念父亲李大钊去世十六周年写的。
李大钊是一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面对敌人从容不迫的革命工作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四个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李大钊在被捕前,他的妻子和朋友几次三番劝说李大钊,让他离开北京,但是他执意不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在战争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造成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呀。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第四篇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被捕了。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李大钊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
李大钊虽然去了,但是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篇五篇
今天,学习了《十六年的回忆》,我感触很深。课文通过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文中有这么一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对于敌人的到来,对于即将面临的危险,李大钊显然毫不畏惧,因此当他面对敌人的搜捕表现得如此从容不迫,如此镇静。读到这儿,一个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异常坚定、沉着,可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恰恰相反。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街上,迎面突然冲过来一个歹徒,他用左手搭住对面一位阿姨的肩膀,左手朝着她的耳朵,猛力地一拽。那个阿姨顿时用手摸着耳朵,一下子大叫了起来:“啊,我的金耳环!”没想到,那歹徒得手后竟然还不走,大声威吓那个阿姨:“不许声!”同时,拿出一把水果刀架在那阿姨的脖子上大声说道:“快把你身上的钱都交出来,不然就杀了你。”街上的人看到这一情景都围了过来,当时我吓得腿都软了,站都站不直,旁观的人把阿姨和抢匪都围在中间,可是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人们一个个瞪着双眼显得如此害怕。那阿姨不得已,只好把包里的钱都拿给了抢匪,拿到钱,抢匪大摇大摆地走了,人们也自动地让出了一条道儿眼巴巴地看着他消失在人群中,留下的只有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议论声。事后,我觉得很奇怪也非常气愤:“为什么这么多的大人,会怕一个歹徒呢?整个事件的发生至少也持续了十几分钟,可是这其间竟然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这两个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由得对坚强勇敢、临危不惧的李大钊产生了更深的敬仰,也对现在这个社会正在慢慢缺失的那种正义感,那种勇敢感到到可悲,感到不幸。
第六篇
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后思绪万千,想想李大钊身为共产党人坚守党的机密,没有向敌人透露出一丝有价值的东西,我被李大钊这种对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打动。
有一个场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李大钊在法庭上和亲人见面的场景。他面对着亲人的哭喊,没有显示出悲痛万分的神情,只是瞅了瞅他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也非常沉着,没有丝毫的慌张,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是因为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动摇,而且李大钊面对亲人的喊声、哭声也不忧伤。其实他是在用安定、沉着影响着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李大钊不仅不惧危险,他对革命事业也高度负责:当时的局势非常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艰难,他的朋友和他的妻子都劝他离开北京,可是李大钊的态度很坚决,明确表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他明知积极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但身为北京党组织负责人的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决不离开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高的负责的精神。
李大钊不屈服于严刑拷打,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诗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许多多向李大钊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神情的缅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第七篇
今天,我们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中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写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把李大钊抓走了,而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上的古老国度,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爱国事迹让我们深深的感到。
在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文章中,在“形式紧张和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李大钊的家人和革命战士都劝他离开,但李大钊先生没有自己一个人逃走,而是选择了留下来和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同志一起奋斗在第一线,他明知道肯定会泄露身份的,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这是多么大的革命情怀啊!身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他没有顾及自身安危,而是选择和同志们一起死在这里。在之前,他把一些重要的文件给烧毁掉,不想让日军获得了这些文件,在被抓之前,面对自己女儿的问题,他却闪烁其词,说明他不想让家人知道太多,害怕牵扯上他们,从中可看出李大钊对家人的慈爱。在被捕后,他沉着、冷静,在提审时,面对家人的哭喊,她的脸上充满了力量,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的,正是这个力量源泉,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死亡,这件令人恐惧的事。
第八篇
李大钊1927年4月9日不幸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所逮捕,残暴、凶恶的敌人想从李大钊口中得知革命的机密和抗联的所在地和共产党人士的藏身处,但李大钊同志镇定自若,宁死不屈。敌人对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酷刑的摧残,但他却从不屈服和动摇过,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李大钊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烙在我心中。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的浩然正气永远震撼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山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上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大全 下一篇:灯光读后感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