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资源 > 学音乐 >

大班音乐活动:揉捏人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魅力和说唱的乐趣,萌发对民间艺术“揉面人”的热爱。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和同行讨论,发挥想象力即兴创作。

3.掌握歌曲节奏,熟练演唱歌曲。

[活动焦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度]

能够用北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图集

[活动流程]

首先,露脸,激发兴趣

老师:小朋友,昨天老师去庙会买了一些面条。请过来欣赏它们。孩子们看了这些人之后是什么感受?孩子们,你们知道是谁做了这些面塑吗?我来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吧!(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面塑放在孩子面前,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面人的美,对面人有一种爱。他们自然从面人过渡到揉面人的爷爷,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很强的情感基础。)

二,欣赏课件,视觉刺激

老师:看,这就是3354这个老人。让我们看一看。老人还捏了什么?

老师:小孩子是怎么看待爷爷的?老师也想用歌声赞美老人。仔细听着,孩子们!

(本环节呈现的课件显示的是“很多人”,孩子可以通过视觉刺激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歌词——《用眼睛看花》,并做出前面的难点。选择南极仙女翁、牛郎织女的初衷是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萌发对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揉面人”的兴趣,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第三,学唱歌,感受北京的魅力。

(1)学习歌曲的演唱部分

1.老师示范并理解歌词。

老师:小朋友,你听到我是怎么夸爷爷的吗?(用唱歌的方式赞美爷爷,承上启下,孩子更容易掌握歌词。)

2.老师唱,孩子们跟着唱。

老师:我们再唱一遍,赞美爷爷。孩子们可以小声说话。

老师:我听到了你的声音。非常好看!这一次,请用洪亮悦耳的声音赞美爷爷。你有信心吗?

(以“夸爷爷”为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主动唱歌的欲望,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唱歌活动中。反复唱了这首歌之后,这首歌的曲调渐渐熟悉了。)

3.寻找差异,感受北京的魅力。

老师:小朋友,你觉得歌里的哪一句和我们平时唱的歌不一样?(慢吞吞的)因为这个揉面的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起来北京味很浓。最后一句拉长了曲调,听起来有点像唱京剧。我们一起来试试,也来品品之前学过的京剧。

(教师的示范演唱在歌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可以让孩子对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有更清晰的认识。老师唱歌时,不仅用了北京话、北京调的唱法,还用了京剧的动作暗示,给孩子做了寻找差异的提示,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2)学会唱歌和说唱。

1.以“讲故事”引领说唱部分

老师:嘘,爷爷有话要说。他说他不仅能拧人的脸,还能掐故事。让我们看一看。爷爷捏了什么故事?

(这一部分借助电子琴打击乐的音效,清晰地展现了节奏。孩子心中的植物节奏。教师适当的留白和用行动表现,增强孩子的注意力。)

2.借助图片,梳理歌词

老师:爷爷捏了什么故事?谁在里面?捏孙悟空的时候,老师用了什么词?为什么?

(借助图片,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歌词内容,不断提问,加强孩子对音乐词汇的记忆。)

3.动作表演加深记忆。

老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你刚才做的真的很好。如果能在表演好的动作时准确的打节奏就更完美了。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打节奏。

(让孩子表演动作,突出课堂上的动静交替,让孩子自由表达对歌词中动物形象的理解,突出以孩子为主体的活动理念。)

4.展示图集,了解说唱。

老师:像这样,在一首歌里,一首说着唱着的歌叫说唱歌。